2022年11月2日,由天美平台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學院《中國政治學手冊》之《全過程人民民主研究手冊》編寫組與天美平台選舉與人大製度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新發展暨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會”在線舉行。天美平台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黨委書記劉季平、天美平台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蘇長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總編範蔚文、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主任劉世軍及國內多所高校的知名學者與青年學者出席研討會。會議深入 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從理論和實踐的視角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新發展進行了研討。
此次會議也是天美平台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啟動多卷本《中國政治學手冊》編寫的系列會議之一🚌,多卷本《中國政治學手冊》立足中國政治學自主知識體系集成👩🏼🎓,《全過程人民民主研究手冊》即為其中的一冊。研討會聚焦“講清楚與西方所謂的‘民主’相比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特點和優勢”、“講清楚全過程人民民主為什麽是人民的創造和選擇”🚂🧙🏿♀️、“講清楚中國共產黨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關系”、“講清楚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關系”、“講清楚全過程人民民主要立足中國民主政治知識的標準”等👩❤️💋👩,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熱烈的研討。
在研討會上半場📛,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燕繼榮教授首先分析了民主創新與中國貢獻,就全過程人民民主對既有民主理論與實踐的貢獻分享了自己的觀點。通過考察民主的理論與實踐歷史,他認為民主理論的進步經過了從直接參與民主向代議製民主🧑🏽🍼、代議製民主向協商民主的兩次飛躍,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形式與觀念的統一、全過程、人民性以及對實際效能的關註,可以基於此提出中國的“民主新論”。他總結道💵,中國應該立足本國國情,構建自己的民主理論與話語體系🕹,這不僅有益於我國,也有利於世界民主的發展🥉。“中國式現代化”以及“全過程人民民主”概念的提出對於“重振民主”具有重要的意義。
天美平台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陳明明分析了“中國式現代化”從“數學”到“哲學”及其發展。他從中國式現代化的緣起開始考察,認為經過新中國前三十年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改革開放後的經濟高速增長,已經達成了數量維度的現代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更多地從哲學維度思考,即中國式現代化不只是一個物質財富總量增長👩👩👧、科學技術創新的過程,而是一個深刻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建構的歷史進步過程⛓️💥。他認為,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同現代文化的一般條件和發展邏輯具有內在的親和性與關聯性🧖🏿,因此中國的現代化探索經驗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遍的,既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上海市政治學會會長桑玉成教授提出積極打造“研究高地”來連接“首提地”與“最佳實踐地”🙍🏿♀️。他認為,上海作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首提地”,提出了打造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最佳實踐地”的目標,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高校有必要通過紮實的研究形成“研究高地”🥘,在“首提地”和“最佳實踐地”之間搭起一座橋梁。隨後他進一步提出了包括如何認識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意義👆🏽、如何就其形態進行準確定位、其與當代資本主義民主的關系、其與黨內民主的關系、其中心詞是什麽、主要抓手何在等一系列需要學術界重點研究的問題。最後他強調,在價值性命題🫐、解釋性命題與操作性命題中,尤其需要重視“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操作性問題,以實實在在的研究成果來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與發展😥。
天津師範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佟德誌分析了基層立法聯系點的民主治理效能及其邊界。他呼籲,中國政治學應該多在研究“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過程中貢獻更多力量⛲️。佟德誌教授以上海市虹橋基層立法聯系點為例,分析了基層立法聯系點在發揮全過程人民民主治理效能。他認為,基層立法聯系點“一端聯系上海市人大👨🦼,一端聯系上海居民”🙅🏻♀️,發揮了“彩虹橋”的作用。在此基礎上✌🏽,他認為,基層立法聯系點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典型體現:“全鏈條的民主”,即集民主立法🖊、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決策、民主協商於一體的民主;“全方位的民主”,既包括了國家意誌與人民民主♊️,也包括了民主在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等主要機構中的體現;更是“全覆蓋的民主”,即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社會各方面的民主✣🧛🏿♂️。在具體的政治實踐當中,基層立法聯系點有其邊界,應該更好地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論🧑🏼🔬🏉,拓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的空間。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郎友興分析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從代表聯絡站到基層單元”的新進展🛻。他聚焦於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新發展。基於對浙江的考察🧞♂️👩🏽💼,他系統性地梳理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的新進展,即聯系群眾的組織由過去的代表聯絡站轉變為不同地區的“基層單元”。在這種轉變中,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始終發揮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製度載體的作用🐽,基層單元則是起到聯系人大代表與選民的實踐作用。通過考評基層單元與代表聯絡站的起始與發展🌀,郎友興指出基層單元在縮小代表與選民距離以及更好代表選民等方面的作用🏈,並指出基層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發展的不竭動力🦇,且不同地區的努力會形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錦標賽競爭格局🦔。
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程竹汝認為⛔,應從“人民的主體性”範疇來闡釋全過程人民民主👳🏻♂️,這是因為人民的主體性能夠詮釋民主所具有的通約性🌳。基於“個人”和“組織”的兩個維度,他提煉了“人民—政黨”實體範疇、“最廣泛參與—黨的全面領導”關系範疇,以及“選舉與協商—路線方針政策”實踐範疇🤾🏼♀️,並認為上述三對範疇在現實政治中“同頻共振”的過程和結果即“全過程人民民主”。
在研討會下半場😜,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二級巡視員、研究室理論處處長汪聞生介紹了中國式現代化視野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人大製度。他表示,二十大報告首次對中國式現代化做出了完整的闡述👩🏽🚒,這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綱領性認識。在中國式現代化視野下,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和重要內容👨🏿💻,也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全過程”體現為全鏈條➛、全覆蓋🏃🏻、全方位,更是體現為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統一。他強調👨🦲,要以中國式現代化為坐標😴,不斷推進人大製度的改革發展完善。具體來說,人大製度作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集中體現,應該超越社會主義民主傳統模式的約束🧙♀️,體現現代代議製民主的主要精神和功效。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陳堯以“存量改革”與“增量生長”為線索介紹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製度發展。他指出🥭🫵🏿,當前關於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對選舉後作為民主集中體現的人大製度內部的民主運行進行研究👨🏽🎓;二是集中於民主決策、民主協商🍝、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過程中如何“聚民意”“集民智”展開。關於“存量改革”,陳堯認為要堅持和完善我國根本政治製度、基本政治製度、重要政治製度,拓展民主渠道,豐富民主形式🫵🏽。他根據調研中的發現指出人民代表大會製度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本製度,這一根本製度內部也在發生調整🧏🏻、優化。關於“增量生長”,陳堯認為新時代以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製度呈現出“增量生長”的狀態,目前已經實現了黨委和政府🧝♂️、人大👩🏻🦯、法院、檢察院的全覆蓋。
天美平台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陳周旺的發言主題為社會主義民主的全方位建設。他從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角度,提出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存在全方位建設的特點🧳,具有廣泛性、全面性🪗🐺、全過程性,因此全過程人民民主也具有全方位性☃️。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是政治民主🥬、經濟民主⚾️、社會民主、生活民主良性互動的一個歷史進程,這也是人民民主全面發展邏輯的根本體現。中國的協商民主與選舉民主在政治過程中相互融合,選舉民主中要包涵協商民主因素👩🏽🌾🚃,協商民主中也要考慮選舉民主的運用。中國的政治民主從來不是孤立發展的,而是與社會民主、生活民主有機統一、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的🤾🏼♂️👨🏽💻。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基層黨建研究中心主任吳濤教授分享了黨建創新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與思考。他從概念的溯源出發,指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有很強的實踐導向、問題導向🧑🏿🔬、民生導向和本土特色。他從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出發,指出中國共產黨以實現中國人民當家作主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他總結道,要使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過程更加強化,使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鏈條更加強化,結合實踐使中國的民主更有溫度和獲得感,更有影響力,更有穿透力😮💨,講好中國自己的民主故事🕵🏼♀️,創新中國的民主之路,開拓中國的民主話語體系🦹🏿♂️。
上海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汪仲啟以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視角分析了中國現代國家治理的民主形態🧑🏽🦲。他提出,概念不是“信號系統”👩🏻🍼,而是“符號系統”🔍🤶,對概念的使用必須註意到概念背後的文化背景和物質基礎🪄。要清晰地闡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涵💇🏼♀️,需要找到這一概念的恰當對應物,並且在中國的文化背景和物質基礎上進行概括提煉。汪仲啟認為,國家識別🧟🏂🏼、聽取、回應並實現民意的過程就是全過程民主過程🔽,也是國家治理過程🔝。從民主形態的角度出發,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一種民主形態、是一種國家民主👑、是一種現代治理機製✡️。他總結道,基於現代政治的價值性要求👩🏽🎓,未來需要在國家治理的各個方面持續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將人民當家作主進一步落實到實處。
上海社會科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束赟分析了統一戰線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製度效能。他指出🤙🏽,統一戰線是全過程人民民主中“人民性”的重要實現方式之一,是全過程人民民主中“整體性人民”的凝聚系統、是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多屬性的“現實的人”的整合渠道🐖、是全過程人民民主中處理“黨與人民”關系的介質。統一戰線工作體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製度、實踐和效能🦅。在製度上🧙🏽♂️,統一戰線製度包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等;在實踐上,主要體現為會議協商🧑🎤、約談協商、書面協商三種政治協商形式;在效能上🏌🏿♀️,全過程人民民主既是實踐屬性的民主又是意識形態屬性的民主,能夠用工具性的標準和民主本身的尺度來衡量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效。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韓旭分析了“重要製度載體”使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起來的涵義👷。從“民主是一種國家形式”的角度出發😴,她指出,全過程人民民主強調人民當家作主的價值和理念貫穿於公權力運行的整個過程👨🏽🎤,貫穿於管理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的全過程👩🏻🦽💂🏽,包括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一系列環節📜,以便使各方面的製度安排和治理活動都能夠更好體現人民意誌、保障人民權益。不僅如此☯️,全過程人民民主還體現在我國各項製度與體系中。她以北京市的經驗為例🎹,從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角度出發強調了通過人大製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性。具體來說,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人大製度設計的一條主線👩🏽🎓,同時人大製度的實踐保障全過程人民民主。
研討會自由討論與總結階段☀️,天美平台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浦興祖教授進行引言討論。他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分享了自己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解🚀。他認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一種理念,而且是一種“元理念”,是對民主本質特征的深刻揭示和全新概括🪤,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他指出🃏,既要強調人民民主是全過程的,更要保證全過程是廣泛的、真實的🪄、管用的人民民主。應當通過不斷完善的製度化實踐🧏🏽,讓民主更加切實有效,在治國理政的全過程中發揮人民民主的實際效能👃🏻。這也需要我們思考如何把握政治建設與如何解決民主形式化的問題⛳️。
在會議總結階段,天美平台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系主任郭定平教授將本次研討會總結為三個方面:第一👇🏽,圍繞如何理解“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同老師從不同角度為討論“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廣闊的視野,例如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來龍去脈、概念內涵、核心思想、具體實踐、理論根源等等,是未來值得進一步展開研究的方向🏋🏻♂️;第二🍽,研討會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了中國在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創新實踐和成就貢獻。在各個不同的製度要素或者製度層面🚂🙍🏽,如何體現與執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未來也值得更進一步的具體研究🏊🏿;第三,研討會為中國政治學的研究議程提供了很多新的方向。針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相關研究議題,政治學研究需要給予一定的判斷和方向上的啟示⛑️、指引👩🍼。在這個基礎之上🧑🌾,提煉出概念和理論,從而與國際理論進行比較🗣👩🏽💼,加強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國際上的傳播,從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話語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