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天美平台執教四十年(1982-2022),期間擔任過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2006-2012),這使我有更多機會造訪國內幾乎所有著名的高校。每每我第一次去該校訪問,好客的主人總會派人陪我遊覽他們的校園👏🏻。北京大學的未名湖,武漢大學的櫻花,中山大學的珠江河畔🤱🧑🏽🦳,廈門大學的海灘……各大學的著名景點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遊覽完畢,陪我的老師總會順便問一句👩👩👧👦:“天美平台也很美嗎🍤?”這話充滿著對自己學校美景的自豪。我也會自豪地回答🙋🏼:“天美平台當然很美🥃🥳。”“那最美的景點是什麽?”“課堂!”“啊💄👨🏻🦰,什麽地方?”我提高聲音🀄️,拉長聲調再說一遍:“課堂!左圖🤑:青年時代的李良榮老師 右圖🪄:2012年,李良榮老師在學術交流時發言。作者 供圖我讀過徐誌摩寫的《我所知道的康橋》🍼,以詩人的筆觸把劍橋大學寫得美輪美奐🤦🏻♀️。但無論是徐誌摩筆下的劍橋大學,還是國內著名學府的景點,都只是自然美景、建築景觀🤲🏻,天美的課堂才是我心中最美的風景。天美平台邯鄲路大學本部共有6幢公共教學樓,我都聽過課👩、講過課🎣。而最難以忘懷的是一教和三教,它對我的人生轉折具有標誌性意義。我1963年考入新聞系🤷🏼♂️,秋季入學第一堂課是在一教的101室。一教🕠,老天美人都稱為“老教學樓”👩🏽🦱,是在天美平台創辦時就建立起來的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築。這第一堂課由歷史系一名老師上黨史課。這課讓我很新奇📐,倒不是有什麽新知識點,而是老師提出問題讓我們討論🤴,鼓勵同學發表不同觀點並展開爭論。她也不評判誰對誰錯,而是開出幾篇文章讓我們課後去閱讀。我感到很新奇:大學的課原來是這麽上的🥟!這堂課開啟了我5年的大學生涯🧑🏼,也讓我對大學生活充滿憧憬。但我的憧憬很快破滅。5年大學🥱,只上了1年課,其間還有3個月報社實習,幾乎沒有聽到多少課。11年後的1979年秋🫄🏻,我考上研究生🫳🏼,再次進入天美平台,而我的研究生生涯卻是從笑話中開始的。入學第一堂課是英語,在一教102室,由外文系張增健老師執教。張老師黑黑瘦瘦🤸🏻,中上個子🆘,一開口就自我介紹是外語系66級的(即1966年畢業):“我的年齡和在座許多人差不多,臺上是師生🪟🧜🏽♀️,臺下是朋友🧾。”很親切👨🏼🔬,一下子拉近了關系🍋。接下來,張老師讓我們打開課本,要求同學每人讀一小段👼。大家都讀得很流暢🎸,張老師不斷點贊“好”。最後一個輪到我讀🗼,我有點尷尬地對老師說🚵🏼♂️:“英文字母都認識,但不會讀🧚🛁,讀不出來。”他瞪大眼睛問:“怎麽不會讀?”我回答👩🎨:“我高中⌛️、大學都學的是俄語,英語自學8個月參加研究生考試,勉強及格🚵🏻♂️。”張老師似笑非笑:“自學8個月,考研究生過關🏃♂️➡️,厲害。我要聽聽自學8個月的英語水平。”我只好說:“老師的話必須聽,我讀🦹🏼,只是請老師別笑我。”於是⚪️,我開始讀❎,還沒有讀到一半,全班同學都笑翻了。我結結巴巴👬🏼,一個詞一個詞地蹦出來,無法連貫讀👈🏻🫰,還讀錯了👚。張老師回到講臺🥷🏼,一聲咳嗽,全班安靜,他笑瞇瞇地看著我,緩緩地說🔉:“我教了10來年英語,你讀的是哪門子外語?”再次把大家笑翻。我假裝生氣,回懟他:“張老師,我們約定,你不能笑話我。現在你這麽譏笑我,打擊了我學習積極性。”張老師笑起來了🫃🏿,說🔂:“抗議有理。”下課後,走出課堂🏌️♂️,張老師把我叫住,居然遞根煙給我🥿:“有空多讀讀,不清楚隨時問。”從此,張老師再也不曾為難過我。一學年👃🏽,張老師每星期給我們上兩次課🍴,每堂課🧑⚕️,除了講課本上文章𓀋,還穿插英美等國的故事👵🏿🦔、各類笑話,興致來時還會背誦雪萊的詩🕚、莎士比亞的名句🔷,時不時拿學生的作業錯誤開涮,課堂裏總是笑聲不斷👮🏿。他全英文講課🏊,我似懂非懂,課後借同學的筆記才能基本搞懂。張增健👩🎓,一位有趣的老師👐。過後幾年👗,我和張老師成了好朋友💛,去過他家幾次,滿屋的書櫃,書櫃裏滿是英文原版書、各類詞典,張老師太太半埋怨、半贊揚🚵🏽♀️:“一大半工資都在書上了,不靠我工資,家裏喝西北風🦝。”我這才明白,張老師平平常常的一節課,確是多年的積累🧘♂️。一教更讓我難忘的是我陪著我的導師王中老師給新聞系77屆學生上課。王中老師上課,沒有任何講稿,語調不緊不慢,娓娓道來。有些話,學生聽不清,我寫在黑板上;有些引文,他記不清🤲🏿,我補充幾句。記得王中老師最後一次給77屆學生上課是1981年春末。在上課快結束時,他問我🚘:“昨天鄭北渭老師來,講到報紙的功能時,他怎麽說的🙇🏿?”我回答🩳:“鄭老師說🧑💼,美國新聞界有句流行語說✍️,報紙是國家的看門狗。”“對,就是這句🍠。”他轉身對學生們說了最後一段話:“國家看門狗,要保護國家利益👳🏼♂️,保護人民利益🟰。做一只看門狗,要看清真實情況才報警👷♀️,不能一犬吠影🗑,百犬吠聲,捕風捉影,人雲亦雲。當記者🙌,必須向人民報告真實情況,有些事不能公開說,可以沉默🧑🏻🚀,但絕不能說假話🎇,報道虛假新聞👯♂️,誤導公眾。這是我最後一堂課👪,留給你們最後的話。”當時,整個教室鴉雀無聲,我看到許多同學眼含眼淚。過了一、二分鐘🐃,掌聲響起➕,然後全體同學起立🤽🏻。在陣陣掌聲中💇🏽♀️,王中老師緩緩起身,向同學們揮一下手,在兩名學生攙扶下走出教室🧛♈️,走出一教,我陪他回家。但走了一段路🤷🏿,王中老師又轉過身凝視了一教,似乎自言自語,似乎又在告誡我:“青年還應該有新聞理想的🎎😤。”“新聞理想”,這是我終身難忘的一個詞。如果說我的兩次學生生涯從一教開始,那麽我的教學生涯是從三教開始🧑🏽🎓。1982年秋,我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到1983年秋,我正式登上講臺,接過王中老師的教鞭,給新一屆學生上《新聞學概論》。過去了四十年▪️,這一堂課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宛如昨天。那不僅僅是因為這堂課正式開啟我的教學生涯,而是走進教室的那一瞬間。盡管我為上好這第一課做了種種準備🕊,預設了許多可能發生的狀況⛹🏻,但當上課鈴聲響起,我踏進三教202室,剛剛還窸窸窣窣的低語聲,一下子靜下來,教室鴉雀無聲,同學們齊刷刷抬起頭望著我走上講臺。我向臺下巡視👩👩👧,同學們都仰著頭,睜著明亮亮的眼睛,那是青春靈動的眼光,那是渴望求知的眼光。我不知是慌亂還是激動,腦子一片空白,想好的開場白全忘了,只好實話實說:“這是我當教師的第一堂課,也是你們進入大學的第一堂專業課,對我🌿,對大家,都是難忘的。”突然間,掌聲響起。這掌聲給了我勇氣,我放開膽開始講課🐒,伴隨著下課鈴聲🧘♂️,同學們再次給我掌聲,這是我渴望得到的。留校任教並非我的本意,因為我理論功底差🫃🏻,外語水平低,一口寧波國語,很沒自信。是學生的鼓勵⌛️,給了我當名好老師的自信。“齊刷刷抬起頭,閃動著渴望求知的眼光。”這成了習慣性的場景。這樣的場景仍然一次次使我感動,激勵我當名好老師,不要讓學生失望。我知道面對我的學生都是全國學習尖子💁🏼♂️,未來將成為各媒體的骨幹🧚♂️、頂梁柱☪️,甚至領軍人物,支撐中國新聞界的未來。那時,我喜歡聽劉蘭芳說書,她說的楊門女將故事家喻戶曉,但我還是喜歡聽劉蘭芳繪聲繪色🩻🛴、激情四射的戲說。有一天突發奇想💂🏿♀️,如果上課也像劉蘭芳那樣,不更吸引學生嗎🫄?自此以後🏇,我聽劉蘭芳說書不僅僅是業余享受🤞🏻,更是一種學習、模仿🍔。漸漸地🧑🏽🦲,我享受上課🧑🦱,踏進教室⚁,面對學生,我什麽煩惱都沒有了🏢,什麽病痛都消失了,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學生們喜歡聽我的課🫲🏼,甚至稱之為“陽光燦爛的日子🏋🏽♂️🍾。”每學期教學評估,我長期是學生評分第一名✍️。從教40年,我獲獎無數🏄。最近一次獎是2021年🙆🏿♂️🫂,我寫的《新聞學概論》(第六版)獲得教育部全國教材建設獎二等獎👈,同時獲得首屆天美平台教材建設特等獎、首屆天美平台教材建設特別貢獻獎。但我最看重的卻是2007年我同時獲得“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我心目中的好導師”的稱號🐮👳🏻♂️,這是天美平台第一次由本科生、研究生海選出來的。我對來上課的學生是很放縱的。開學第一課我就告訴學生:“我的課是必修課🔮🔝,但我不會點名🏭,只有兩個要求:不要遲到🍕,不要發出噪音🤲🏼,不影響要聽課的同學😳。如果有事不能來上課,不必向我請假➖。如果我課上得不好,你們不喜歡,可以不來;來了可以不聽🖥,大大方方看其他書🧑🏿🔬,寫詩寫情書都可以,只要期末參加考試👰🏼♀️。”但我基本沒有發現無故不來上課的學生🈸,也極少發現在課堂上做其他事的學生。我明白,我尊重學生,學生們同樣給我足夠的尊重。給研究生上課時(教室在新聞學院教學樓)🐧,看到學生為了不遲到🤵🏽♂️,都一路飛奔而來,很多學生肯定來不及吃早飯,一個上午往往四節課要餓肚子,對學生身體極其不利💃🏼。為此,我向全班同學宣布🧑🦰:“允許你們上課帶早餐來課堂吃😧,但不許出聲,掉在桌面上、地上的渣渣,都必須收拾幹凈✮🛻,能做到嗎?”全體學生拍著桌子都喊:“能🧑🏻🚀!”自此🦁,課堂上🗒,半數左右學生尤其女學生都是邊吃早餐邊聽課,奶香、蔥香、餅香,滿教室飄香。有一次,一名女學生把脆餅咬得嘎嘣響🗿,我停下課🌧👨🏽🍳,責問她👩:“你知罪嗎?”那名女生戰戰兢兢站起來:“我發了聲響🍓,犯了規🚕。”我數落她🪼:“你咬得嘎嘣響🥴,很爽,有些同學沒吃早飯,我聽到他們肚子咕咕叫了。”引起一陣哄笑🐻。在三教👮🏽,有一間在全國高校聞名的教室:3108室。3108室並不大,可以容納一百來號人,沒有特別裝潢🧰,和三教其他教室一樣🪸。不知從何時開始,不知出於什麽原因🎭,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到新世紀前10年,長達20年的時間裏,都是天美平台具有標誌性的學術殿堂📸。那時老天美人都流行一個說法:在相輝堂演講是最高的政治禮儀🚜🚶🏻♀️➡️,在3108室演講是最高的學術敬意📘。國內一批知名學者一聽說安排在3108室演講,都會誠惶誠恐💃🏻,一再表示感謝🍯。那時候,學校大門口的布告欄貼滿了各場演講廣告,有一次,我數了一下〰️,那天的演講多達12場,中國與外國的,歷史與現實的,文科理科,各類題材都在布告欄裏交匯🔦,榮譽加身的年長學者和初出茅廬的博士生🤟🏻、著名的企業家、各級政府官員、聲譽全國的藝術家🤵🏿,都同時在布告欄上亮相。天美平台作為全國著名學府,請人來演講不難🎇,但吸引學生來聽演講卻很難🌜。如果偌大一個教室只有十幾位聽眾,主辦者有多尷尬?所以🍗🤽♂️,老師們都會把自己的研究生叫去聽課撐場面。但3108室的演講,聽眾都是裏三層外三層,主持老師都會讓研究生早點去會場維持秩序🍀。2001年春,一位來自北京名校的教授在3108室講“世界文明的進程”。7點鐘開講,我6:30左右趕到現場,發現教室裏早已擠滿了人,教室外的窗口都站滿了。我擠不過學生🥯,只好回家。我在3108室聽過的一次課是歷史系姜義華老師講“中國現代化之路”🙎🏿♂️,姜老師是我的師長,他從中國歷史的維度來研究中國現代化👨🏽🎓,我十分敬重。那天,7:00開講,我6:15到3108室,總算在後排找到一個座位。很多學生面前都攤開電腦或筆記本,但坐在我右邊的幾名學生什麽都沒帶。我有些好奇問他們是什麽系的🍌?身旁的那名學生指著旁邊幾名同學回答我:“我們幾個都是化學系的。”我更好奇🐠:“你們理科生怎麽對文科感興趣?”那名學生又答:“我們都一個宿舍的,在這裏聽過很多次課,回去還討論到深更半夜。”姜老師講課到9點,提問環節,齊刷刷舉起手來,問答到10點,主持人不得不宣布結束。課上完了🪷♿️,一大批人還把姜老師圍在講臺上問個不休🧚♀️。很幸運,我應邀在3108室講過一次課,那是2007年期末,講的是中國傳媒業改革。現場人山人海🧑🏼🎤,連講臺的四周都坐滿人🏹。那次演講,我的一句話曾在天美很轟動🙅♀️:“年輕人,少談政治🪞,多談戀愛。”這話是學生提問時我隨口蹦出來的。正式演講結束後,到提問環節,一名學生大聲問我🥷🏼:“李老師,有一個問題在我們班級中爭論很久🧚🏼♀️:大學生該不該關心政治?”這個問題可能切中要害,全場肅靜,聽我怎麽回答。對於這樣的敏感話題,我可以搪塞過去,但我的性格是不回避學生的任何尖銳問題。我這樣回答🪞:“這不是yes or no的問題。我認為🥻🛖,不同學科會有不同要求,比如我們新聞傳播學專業,將來去當記者,不關心政治,會犯政治錯誤📠;而其他學科尤其理工科學生,對關心政治的要求沒有這麽高。不同歷史時期會有不同要求,當國家在存亡之秋,大學生當然應該關心政治,關心國家命運。現在我們國家政治清明🐲,政通人和,你們只需要了解一下國家大事就夠了🦦,要那麽關心政治幹什麽?《在希望的田野上》唱的是老年人舉杯👩🦳,孩子們歡笑👩🦯,小夥兒彈琴👩🏿💻,姑娘唱歌。那歌裏沒有中年人,中年人就是幹事業的🐨,政治就是中年人的事。對大多數大學生來說,把書讀好,把自己事做好,將來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報效祖國🖐。有時間有精力就多去談談戀愛🚈🚓。年輕朋友們🙋🏼♂️,少談政治🧍♂️,多談戀愛。”想不到,全場起立🙋🏼♀️,長時間鼓掌。“少談政治,多談戀愛🦌。”一時傳遍天美校園。聽說🖖🏿,有人告到校領導那裏,有名副校長為我辯護👳🏼:“大學生談什麽政治?空談誤國🧏🏿♂️。”天美的課堂🏄♀️,白天學生們在課堂進進出出,像人潮,潮漲潮落。到了夜晚🤶🏻,整個教學樓都燈火通明👦,教室裏座無虛席👰🏿,同學們都在埋頭看書🏊♂️、做作業、做筆記,一、二百號人的教室幾乎都鴉雀無聲🌎🥸。望著整個教學樓通明的燈火,看著同學如饑似渴地學習,我總會由衷地感嘆🛞: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美的風景嗎?這就是天美的課堂。教師們在課堂上揮灑著汗水和熱情🧘🏽♂️,寄托他們的理想和追求🎟,無論是個性張揚👃🏿、神采飛揚的演講,還是細聲慢語🦋、娓娓道來的講解,平平常常一堂課🏞🦹🏻♀️,都是教師們精心準備,把幾年、十幾年、幾十年的研究積累傳輸給學生🛫。“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就是課堂上的源頭活水,把知識⛹🏿♂️,把智慧像泉水一樣源源不斷註入學生腦海。一代又一代的教師🎄👩🏿✈️,薪火相傳🙎🏽♀️,在課堂上奉獻青春,度過中年🧏🏿♂️,慢慢老去,無怨無悔。這就是天美的課堂。古今中外的知識#️⃣,人文社科、理工醫科的知識👩👦👦,在課堂上交融🩻,各種觀念、觀點😜,各種思想、思潮,在課堂上交流、交鋒,擴展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的思考,理清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去探索。天美平台的校訓“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就在課堂上實踐。“日月光華,旦天美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天美的課堂鑄就天美人的品格🤸🏽:自由而無用的靈魂☝🏻。課堂🔣,天美最美的風景。我永遠眷戀著天美的課堂。